搜索

【传统文化】微识二十四节气——春季:春雨惊春清谷天‖蒋德均

发表于 2024-05-01 09:26:48 来源:戚戚具尔网

【传统文化】微识二十四节气——春季:春雨惊春清谷天‖蒋德均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致敬中华先人智慧

——微识二十四节气

蒋德均

二十四节气,传统春季春雨指二十四个时节和气候,是我国古代先人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是中华民族长期经验的积累成果和智慧结晶,是我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华文化及华夏民族的民族性格与生产、生活等都产生着极其重要的文化微识广泛影响。

中国古代是节气惊春一个农业社会,农业需要严格准确了解太阳运行情况,农事完全根据太阳运转进行安排,因此在历法中又加入单独反映太阳运行周期的二十四节气,用作确定闰月的标准。

中国二十四节气,清谷以河南或黄河流域为本。中国农历是天蒋一种阴阳合历,即根据太阳也根据月亮的运行制定的。因此,德均加入二十四节气能较好地反映出太阳运行的周期。

二十四节气分别为:立春、传统春季春雨雨水、文化微识惊蛰、节气惊春春分、清谷清明、天蒋谷雨、德均立夏、传统春季春雨小满、文化微识芒种、节气惊春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故民间有二十四节气歌谣:

春雨惊春清谷天,

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

又有关于二十四节气月份歌谣:

地球绕着太阳转,绕完一圈是一年。

一年分成十二月,二十四节紧相连。

按照公历来推算,每月两气不改变。

上半年是六廿一,下半年逢八廿三。

这些就是交节日,有差不过一两天。

二十四节有先后,下列口诀记心间:

一月小寒接大寒,二月立春雨水连;

惊蛰春分在三月,清明谷雨四月天;

五月立夏和小满,六月芒种夏至连;

七月大暑和小暑,立秋处暑八月间;

九月白露接秋分,寒露霜降十月全;

立冬小雪十一月,大雪冬至迎新年。

抓紧季节忙生产,种收及时保丰年。

2016年11月30日,中国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有鉴于此,我们撰写了关于二十四节气的简明文字,分别介绍节气的起源、季节、物候、节令等相关文化知识,包括农事活动、农历节日、民间习俗、起居养生、民间谚语以及相关古典诗词精选等,言简意赅地解读二十四节气,让大家了解领略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一、传统节气:华夏民族独有的历法

中国古代利用土圭(土圭构造简单,就是垂直于地面立一根杆,通过观察记录它正午时影子的长短变化来确定季节的变化)实测日晷,将每年日影最长的称日长至(又称长至、冬至),日影最短的为“日短至”(又称短至、夏至)。在春秋两季各有一天的昼夜时间长短相等,便定为“春分”和“秋分”。在商朝时已有四个节气,到了周朝时发展到了八个,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公元前104年,由邓平等制定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订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地球每365天5时48分46秒,围绕太阳公转一周,每天24小时还要自转一次。由于地球旋转的轨道面同赤道面不是一致的,而是保持一定的倾斜,所以一年四季太阳光直射到地球的位置是不同的。二十四节气每一个分别相应于太阳在黄道上每运动15°所到达的一定位置。每个月两个节气,第一个叫节气,第二个叫中气。二十四节气名称首见于汉代的《淮南子·天文训》中。

据说,这种利用土圭测量的方法最早始于周公,现今河南省嵩山脚下还保留着一座完好的世界上最古老的“周公测量台”。学界一般认为,二十四节气始于先秦,定于秦汉。

下面介绍一些与二十四节气有关的概念。主要有:一年的四时、四立、八位、十二度、二十四花信风、七十二候等。

四时:即一年的春夏秋冬,又叫四季。它是根据二十四节气来划分的:把从低气温走向高气温的季节叫春季,把气温高的季节叫夏季;把从高气温走向低气温的季节叫秋季,把气温低的季节叫冬季。

四立:即一年的立春、立夏、立秋和立冬。

八位:即一年中的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

十二度:即一天的十二个时辰——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二十四花信风:即根据农历节气,从小寒到谷雨,共有八气。每气十五天,一气又分三候,每五天为一候,八气共二十四候,每候对应一种花。顺序为:

小寒,一候梅花、二候山茶、三候水仙;

大寒,一候瑞香、二候兰花、三候山矾;

立春,一候迎春、二候樱桃、三候望春;

雨水,一候菜花、二候杏花、三候李花;

惊蛰,一候桃花、二候棣棠、三候蔷薇;

春分,一候海棠、二候梨花、三候木兰;

清明,一候桐花、二候麦花、三候柳花;

谷雨,一候牡丹、二候荼蘼、三候楝花。

七十二候:即根据农历节气以五天为一候,与二十四节气对应,规定三候为一节气,一年共有七十二候。

二、春季:春雨惊春清谷天

按传统历法,一年分四季,每一个季节有六个节气。春天的六个节气即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

立 春

立春太阳位于黄经315度,2月3-5日交节。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也是汉族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立”是“开始”的意思。自秦代以来,中国就一直以立春作为春季的开始。所谓“一年之计在于春”,自古以来立春就是一个重大节日,自官方到民间都极为重视。立春之日迎春已有三千多年历史。古时立春时,天子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去东郊迎春,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收。回来之后,要赏赐群臣,布德令以施惠兆民。这种活动影响到庶民,使之成为后来世世代代的全民的迎春活动。

立春是一个时间点,也可以是一个时间段。中国传统历法将立春的十五天分为三候:一候东风解冻,二候蜇虫始振,三候鱼陟负冰,意思是,东风送暖,大地开始解冻。立春五日后,蛰居的动物慢慢在洞中苏醒,再过五日,河里的冰开始融化,鱼开始到水面上游动,此时水面上还有没完全融解的碎冰片,如同被鱼负着一般浮在水面。立春主要节俗活动有:春耕、打春、春社、朝贺、春游、咬春等。在饮食养生上,注重补养阳气,少酸多甘,平抑肝火。

立春时节对应的花信风:一候迎春,二候樱桃,三候望春。

唐代诗人贺知章有《咏柳》描写了春天的美好: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宋代诗人张栻有《立春偶成》:

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

便觉眼前生意满,东风吹水绿参差。

宋代诗人白玉蟾有《立春》:

东风吹散梅梢雪,一夜挽回天下春。

从此阳春应有脚,百花富贵草精神。

民间彦语有:立春一年端,种地早盘算;一年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勤;早春孩儿面,一日两三变等等。

雨 水

雨水太阳位于黄经330度,2月18-20日交节。雨水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个节气。此时,气温回升、冰雪融化、降水增多,故取名为雨水。由于中国地域广大,各地气温不一而且气温变化多端,往往忽冷忽热。但总体而言,随着雨水节气的到来,雪花纷飞、冷气浸骨的天气渐渐消失,而春风拂面,冰雪融化,湿润的空气、温和的阳光和萧萧细雨的日子正向我们走来。

雨水三候:一候獭祭鱼,二候鸿雁来,三候草木萌动,意思是:雨水时节到,水獭开始捕鱼了,将捕获的鱼摆在岸边如同先祭后食的样子;五天过后,大雁开始从南方飞回北方;再过五天,在润物细无声的春雨中,草木随地中阳气的上腾而开始抽出嫩芽。从此,大地渐渐开始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饮食养生方面,调养脾胃,防御春寒。

雨水时节对应的花信风:一候菜花,二候杏花,三候李花。唐代诗人杜甫有《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唐代诗人韩愈在《初春小雨》写到: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民间谚语云:雨水节,雨水代替雪;七九八九雨水节,种田老汉不能歇;雨水有雨庄稼好,大春小春一片宝等等。

惊 蛰

惊蛰太阳位于黄经345度,3月5-7日交节。惊蛰,古称启蛰,它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此时天气转暖,渐有春雷。动物入冬藏伏土中,不饮不食亦不动,故称为“蛰”。而“惊蛰”即上天以打雷惊醒蛰居动物的日子,故曰“惊蛰”。古语有“春雷响,万物长”之说。这时中国大部分地区进入春耕农忙季节。

惊蛰三候:一候桃始华,二候黄鹂鸣,三候鹰化为鸠,意思是,此时桃花盛开,艳丽夺目;黄鹂鸣叫,悦耳动听;布谷声声,催人农耕。在养生起居方面,应注意保暖和补肾。

惊蛰时节对应的花信风:一候桃花,二候棣棠,三候蔷薇。

唐代诗人元稹有《惊蛰二月节》诗云:

阳气初惊蛰,韶光大地周。

桃花开蜀锦,鹰老化春鸠。

时候争催迫,萌芽互矩修。

人间务生事,耕种满田畴。

诗人宋代张元干在《甲戌正月十四日书所见来日惊蛰节》有诗云:

老去何堪节物催,放灯中夜忽奔雷。

一声大震龙蛇起,蚯蚓虾蟆也出来。

故有农谚:到了惊蛰节,锄头不停歇;惊蛰春雷响,农夫闲转忙;三月三,蛇下山;雷打惊蛰前,二月于连连;过了惊蛰节,一夜一片叶。等等。

春 分

春分太阳位于黄经0度,3月20-22日交节。春分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四个节气。春分在天文学上有重要意义,这天南北半球昼夜平分,自这天以后太阳直射位置继续由赤道向北半球推移,北半球各地白昼开始长于黑夜,南半球与之相反。在气候上,也有比较明显的特征,我国除青藏高原、东北、西北和华北北部地区外,均进入了明媚的春天。

春分三候:一候玄鸟至,二候雷乃发声,三候始电,意思是,春分时节北方天气变暖,在南方越冬的燕子又飞回北方,衔草含泥筑巢居住,又开始新一年的生活。

如果说惊蛰时节是偶有雷声,那么春分时节则是常见雷声和闪电。春分后,气候温和,雨水充沛,阳光明媚。春分时节,我国民间有放风筝、吃春菜、送春牛、立蛋等风俗。在饮食养生方面,应注意阴阳平衡,杀菌除尘,加强运动。

春分时节对应的花信风:一候海棠,二候梨花。三候木兰。

唐代诗人元稹在《咏二十四气诗·春分二月中》云:

二气莫交争,春分雨处行。

雨来看电影,云过听雷声。

山色连天碧,林花向日明。

梁间玄鸟语,欲似解人情。

民间谚语有云:春分麦起身,一刻值千金;二月惊蛰又春分,种树施肥耕地深;吃了春分饭,一天长一线;春分春分,百草返青;春分春分,好种花生等等。故宋代诗人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清代诗人宋琬著有《春日田家》一诗:

野田黄雀自为群,山叟相过话旧闻。

夜半饭牛呼妇起,明朝种树是春分。

清 明

清明太阳位于黄经15度,4月4-6日交节。清明节又称踏青节、三月节、祭祖节等,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清明节源自上古时代的祖先信仰与春祭礼俗,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日。清明作为自然节气反映自然界物候变化,这个时节阳光明媚、草木萌动、气清景明、万物皆显,自然界呈现生机勃勃的景象。时至清明,在中国南方地区已气候清爽温暖、大地呈现春和景明之象;在北方地区也开始断雪,渐渐进入阳光明媚的春天。

清明三候:一候桐始华,二候田鼠化为鴽,三候虹始见,意思是,桐子花开了,喜阴的田鼠钻进了地洞,喜阳的鸟儿飞翔在空中,天空中可以不时看见彩虹了。

清明作为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盛大的祭祖大节,属于礼敬祖先、慎终追远的一种文化传统节日。它凝聚着民族精神,传承了中华文明的祭祀文化,抒发人们尊祖敬宗、继志述事的道德情怀。因此,扫墓祭祖、慎终追远与踏青郊游、亲近自然,是清明节的两大礼俗主题。

清明时节对应的花信风:一候桐花,二候麦花,三候柳花。

清明节与春节、端午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除了中国,世界上还有一些国家和地区也过清明节,比如越南、韩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等。2006年5月20日,清明节被国务院列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从古至今,吟咏清明节的诗词众多,比如我们耳熟能详的唐代诗人杜牧的《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又如南宋诗人吴惟信的《苏堤清明即事》: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清明时节,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农谚:清明前后,种瓜点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清明要晴,谷雨要淋等等。

谷 雨

谷雨太阳位于黄经30度,4月19-21日交节。谷雨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六个节气,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谷雨是“雨生百谷”的意思,此时降水明显增加,田中的秧苗初插、作物新种,需要雨水的滋润,正所谓“春雨贵如油”。降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

谷雨与雨水、小满、小雪、大雪等节气一样,都是反映降水现象的节气,是古代农耕文化对于节令的反映。

谷雨三候:一候萍始生,二候呜鸠拂其羽,三候为戴任降于桑,意思是,谷雨后降雨量增多,浮萍开始生长,接着布谷鸟便开始提醒人们及时播种,然后是桑树上开始见到一种叫戴胜的鸟。故有农谚:谷雨插秧,大致无妨;谷雨栽上红薯秧,一棵能收一大筐;谷雨前后栽地瓜,最好不要过立夏;谷雨不种花,心头像猫抓;谷雨前后,插秧点豆等等。

谷雨时节对应的花信风:一候牡丹,二候荼蘼,三候楝花。

唐代诗人齐己《谢中上人寄茶》诗云:

春山谷雨前,并手摘芳烟。

绿嫩难盈笼,清和易晚天。

且招邻院客,试煮落花泉。

地远劳相寄,无来又隔年。

清代诗人郑板桥《七言诗》:

不风不雨正晴和,翠竹亭亭好节柯。

最爱晚凉佳客至,一壶新茗泡松萝。

几枝新叶萧萧竹,数笔横皴淡淡山。

正好清明连谷雨,一杯香茗坐其间。

谷雨前后,正是我国茶叶春季采摘的最佳和最忙时节,大量新茶上市,所以,中国茶叶学会曾多次倡议,将谷雨节确定为我国“全民饮茶日”,并举行各种与茶有关的活动。

(未完待续)

作者简介

蒋德均,笔名文生,研究员、教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写作学会会员,新诗百年100位最具实力诗人,世界华文创意写作学会理事,四川省鲁迅研究会常务理事,四川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成都文学院签约作家,宜宾市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李庄文化研究院负责人,大型文化丛书《李庄文丛》主编,宜宾首部大型动漫《战神哪吒》文学顾问,书剑创意写作坊主人,宜宾学院十佳教师。曾先后担任宜宾学院中文系、艺术系主任,成人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初等教育学院、文学与新闻学院副院长,四川思想家研究中心副主任等职务。

主要研究方向:写作学、古代文化、地方文化与企业文化建设。省级精品课程和省级一流课程《写作》《商务与政务写作》以及校级一流课程《人生的诗意与远方》主讲教授。主持或主研国家级、省部级、市厅级课题12个,负责多个大型文化文学写作项目。已出版《诗歌语言艺术论》《文学再思录》等学术著作6部、文化随笔集10部,《文生抒情哲理诗选》《与名人为伴》《一江春水》《另一种天问》等诗集24部。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主编或参编高校文科教材8部11册,主编文学作品选集20余部。文章曾入选全国高考语文阅读材料和党政领导干部学习材料。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蒋德均

配图:方志四川

随机为您推荐
友情链接
版权声明:本站资源均来自互联网,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Copyright © 2016 Powered by 【传统文化】微识二十四节气——春季:春雨惊春清谷天‖蒋德均,戚戚具尔网   sitemap

回顶部